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复习要点总结
1、电荷
1、带了电(荷):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,大家就说物体带了电。
轻小物体指碎纸屑、头发、通草球、灰尘、轻质球等。
2、使物体带电的办法:
②接触带电: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。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。
③感应带电:因为带电体有哪些用途,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。
3、两种电荷:
正电荷:规定: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。
实质: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
负电荷:规定: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。
实质: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
4、电荷间的相互用途规律:同种电荷相互排斥,异种电荷相互吸引。
5、验电器:架构:金属球、金属杆、金属箔
2、电流
6、电流的三种效应。
(1) 、电流的热效应。如白炽灯,电饭锅等。(2)、电流的磁效应,如电铃等。(3)、电流的化学效应,如电解、电镀等。
注:电流看不见、摸不着,大家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,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。
(物理学中,对于一些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大家总是要抛开事物本身,通过察看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质、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,去认识事物的办法,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办法叫转换法)
7、单位:(1)、国际单位: A (2)、常用单位:mA 、A
(3)、换算关系:
1A=1000mA 1mA=1000A
8、测量:
(1)、仪器:电流表,符号:
(2)、办法:
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,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
㈡ 用时规则:两要、两不
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;
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,负接线柱流出,不然指针反偏。
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越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。
Ⅰ 风险:被测电流超越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,不只测不出电流值,电流
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,甚至表被烧坏。
Ⅱ 选择量程: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,00.6A 和03A。测量时,先选很多程,用开关试触,若被测电流在0.6A3A可 测量 ,若被测电流小 于0.6A则 换用小的量程,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很多程的电流表。
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,缘由电流表等于一根导线。
3、导体和绝缘体:
1、导体: 概念:容易导电的物体。
容易见到材料:金属、石墨、人体、大地、酸 碱 盐溶液
导电缘由:导体中有很多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
说明: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,酸、碱、盐 溶液中的
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
2、绝缘体: 概念:困难导电的物体。
容易见到材料:橡胶、玻璃、陶瓷、塑料、油等。
不容易导电是什么原因:几乎没自由移动的电荷。
3、导电与带电有什么区别
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,导电体是导体;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,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,也可以是绝缘体。
4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绝对的界限,在肯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。肯定条件下,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。缘由是: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。
4、电路
1、 组成:
②用电器:概念:用电来工作的设施。
工作时: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。
③开关:控制电路的通断。
④导线:输送电能
2、三种电路:
①通路:接通的电路。
②开路:断开的电路。
③短路:概念: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。
特点:电源短路,电路中有非常大的电流,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
缘皮,比较容易引失火灾。
3、电路图: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。
4、连接方法:
串联 并联
概念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
特点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,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。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,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,互不影响。
开关用途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。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。
5、辨别电路串、并联的常用办法:(选择适合的办法熟练学会)
①电流剖析法:在辨别电路时,电流: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,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;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,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,这类用电器并联;若每条支路不仅一个用电器,这个时候电路有串有并,叫混联电路
②断开法: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,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,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;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。